帝寒金温 | 中医瑰宝:砭、针、灸、药、导引、按跷六大技法

发表时间:2020-09-11 17:11

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微的中国传统医学。

从中医的发展历史来看,中医非常“早熟”,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体系。


中医的完整构架包括砭、针、灸、中药、导引、按跷六大技法。

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医疗实践的精辟总结,也是人类健康医学的伟大宝库。

帝寒金温将结合传承千年的中医六大技法,“把我们的技术推广出去,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医的精妙。”


01


砭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保健方法,是针灸的前身。

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医术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记载。

由于材料有限,现今只保留砭术分支的一些石疗及刮痧术。


基本方法包括感、压、滚、擦、点、刺、划、叩、刮、扭、旋、振、弹拔、温、凉、闻、挝法(砭术十六法)。

实际上,现代砭石疗法主要就是刮痧了。

使用砭石、针灸等工具在体表进行按摩、刮痧等操作,可以达到舒筋活血、缓解疼痛、调节身体机能等效果。

但需要注意,皮肤有创伤、炎症等情况不宜进行一砭。



02

不用药物,单凭小小一根银针,就能治病,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,也不禁令人叹为观止。

在遥远的茹毛饮血的年代,我们的祖先就有如此的智慧与疾病抗争着,并延伸和传承至今。


《针方六集·旁通集》中系统地阐发了“针药二途,理无二致”的观点:药物有气有味,有厚有薄,有升有降;而针刺有浮有沉,有疾有 徐,有动有静,有进有退,此异途而同理。

药有入肝、入心、入脾、入肺、入肾之殊,有为木、为火、为土、为金、为水之异;而针有刺皮、刺脉、刺肉、刺筋、刺骨之殊,有取井、取荥、取输、取经、取合之异,此异途而同理。

因此,“针药二途,理无二致”。


针最初是用石头做的,与砭不分,但是到了《内经》时代,就形成了铜针、金针、银针等金属针,成为独立的重要的治疗方法。

原理是通过针刺经络穴位,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,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。

针灸对于许多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都有很好的效果,但需要注意,针灸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,不宜自行操作。




03

灸法治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,唐代孙思邈说:“针而不灸,灸而不针,皆非良医也。”

明代《医学入门》上说:“凡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。”

可见自古医圣名贤都很重视灸法,并把灸法作为治疗的重要手段。


灸法,是通过燃烧艾条、药条等物质,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,通过经络的传导,达到温经通络、调和气血、扶正祛邪,祛湿驱寒等效果。

艾灸操作简单,但需要注意防火安全。


04

药就是指现代所说的中药了,内容很广阔,通过四气五味理论将各种动物、植物、矿物药材分类,再根据中医的各种理论组成不同的方剂,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。


中药汤剂具有副作用小、效果稳定等优点,但需要注意,中药汤剂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饮用,不宜自行抓药煎煮。


05

导引

说起“导引”一词,你可能比较陌生,但是说到气功、武术、太极、瑜伽则人人皆知了。

导引是一项以肢体运动为主,由意念引导动作,配合呼吸吐纳的养生方式,屈伸手足,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,使血气流通,促进健康。


“导引”作为医学气功进入主流医学,归功于隋太医令巢元方, 由他领衔主编《诸病源候论》一书。

书中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症候变症作了具体阐述,是中华医学史上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一部中医病理学专著。


06

按跷

“按跷”一词也许我们不熟悉,如果说到推拿、按摩, 可谓众人皆知。


按跷主要指的是各类推拿、按摩、踩跷方法。

踩跷是用双足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,是中医传统的推拿治疗手段之一。

与其他的按摩手法相比,踩跷法具有作用力大、接触面积广、受力均匀、渗透性强等特点。


现代推拿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,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,以调节机体的生理、病理状况,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

在历史文化长河里,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源远流长,中医六大技法(砭、针、灸、药、导引、按跷)更是中医的精髓所在。


帝寒金温,秉持中医文化的优秀内涵,践行“仁心厚德,笃行至善”的宗旨,实现“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中医的人”为愿景,让中医药走进家庭,走向世界。